他是鲁迅笔下那个“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”人物a股配资平台,这篇文章甚至被收入了语文课本中。
“做了女婿换来的”这一句在注释中被解释为:“这是对那些依靠娶入富贵家庭而炫耀自己身份的人的讽刺,比如邵洵美这样的‘富家赘婿’。”
自此,邵洵美便成了“富贵的女婿”这一形象的代名词。
许多人一听到这个标签,便觉得邵洵美不过是一个靠妻子生活、没有任何才干的浪荡子弟,甚至觉得他是一个懒散、浮夸的人。
但是,真的是这样吗?
其实并非如此。
他不仅不是一个毫无作为的纨绔子弟,相反,他身上有着丰富的文学身份:他是一位拥有贵族气质的诗人、散文家、出版家、翻译家。
曾经有人如此评价他:“邵洵美作为诗人,创作了大量的新诗,但与他的翻译成就相比,这些作品的贡献似乎略显逊色。”
展开剩余86%要是对邵洵美的身世有所了解,你会觉得鲁迅所说的“靠岳父”这一评价显然并不贴切。
邵洵美出生在上海,家住静安寺路。
在当时,这条街道上的三户豪门尤为著名:其一是盛宣怀家,其二是李鸿章的五弟李凤章家,第三家便是邵家。邵家的主人邵友濂是清朝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和外交家,曾任台湾巡抚,官至一品大员。
邵洵美的祖父正是邵友濂。
邵洵美的母亲是盛宣怀的四女儿盛樨蕙。
由于邵洵美的大伯邵颐早逝,他被过继给了大伯。
值得注意的是,邵洵美的大伯母李氏是李鸿章的女儿,这使得邵洵美不仅是盛宣怀的外孙,还是李鸿章的外孙。
尽管有着这样显赫的家族背景,邵洵美的前半生风光无限,但他晚年的生活却堪称凄凉。他去世时甚至连一件寿衣都买不起,唯一的丧葬品不过是一双由儿子购买的新袜子。
邵洵美的童年是锦衣玉食的,他属虎,每年生日时,他都会在“一品香”订做一个与真老虎一般大小的奶油蛋糕。
16岁那年,他便驾驶着一辆福特车在上海街头游走。他还沉迷于赌博,认为赌博“充满诗意”,他甚至觉得,输钱越多,诗就写得越好。
尽管生活奢华,邵洵美却极具才华,待人接物总是谦和有礼。在留学期间,他还帮助了不少经济困难的同学完成学业,其中徐悲鸿和徐志摩便是他曾帮助过的人。
当时,若是中国留学生遇到经济困难,去大使馆求助时,往往会被推荐找邵洵美,他被留学生们亲切地称为“活银行”。
他不仅外表俊美,内心亦是仁爱宽厚,堪称是一个美丽且有善心的人。
邵洵美的长相确实称得上“美丽”。他眉目清秀,拥有一个希腊式的完美鼻子,长发高额,水汪汪的眼睛充满了温柔与柔美,整张脸白净得仿佛带着一丝女性的柔和气质。
拥有如此出众的外貌,自然,邵洵美的眼光也不低。他看中了同样身世显赫的表姐——盛佩玉。
邵洵美很早便明白,玩乐与成家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,而盛佩玉显然是他理想的伴侣。
他们的相识源于一场葬礼。
1916年,盛宣怀去世,他的葬礼非常隆重,持续了三年之久,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在苏州停灵。
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葬礼,邵洵美和盛佩玉这些平日里少有交情的堂表亲终于有了相处的机会。
从此,盛佩玉在邵洵美的心里生根发芽。
他为盛佩玉偷偷拍了一张照片,随即写下了一首诗《偶然想到的遗忘了的事情》,表达了他对盛佩玉的情感。
1923年,邵洵美即将赴英留学,他恳求母亲向盛家提亲。盛佩玉的母亲同意了这门亲事,而盛佩玉也最终同意了邵洵美的求婚。
临行时,盛佩玉为邵洵美织了一件毛背心,他非常感动,便写下了《白绒线马甲》一文,发表在《申报》上。
1927年,邵洵美和盛佩玉的婚礼在大华饭店举行,证婚人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。
他们的结婚照甚至登上了当时《上海画报》的封面。
这一年,邵洵美21岁,盛佩玉22岁。
婚后的两人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。然而,一位外国女性的出现却让邵洵美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由于邵洵美才华横溢,外表俊美,他的风采吸引了初到上海的美国女记者项美丽。
很快,两人就开始了合作,翻译沈从文的中篇小说《边城》,并在不久后发展成了情侣关系。
邵洵美带项美丽回家,盛佩玉也没有表现出不悦,反而与项美丽建立了友谊。
邵洵美非常巧妙地在项美丽面前常提起自己的妻子盛佩玉,而项美丽也从一开始便清楚知道,邵洵美不可能和盛佩玉离婚。
虽然项美丽进入了邵洵美的婚姻生活,但她对盛佩玉心怀感激。因为在抗战期间,邵家遭遇炮火袭击,盛佩玉在她的帮助下,为邵洵美的家庭挽回了不少财产。
为了帮助邵洵美,项美丽还通过自己的外国侨民身份,几次穿越战区,将邵洵美的书籍和印刷机等宝贵物品带到安全区域。
后来,邵洵美所创办的《自由谭》杂志就以项美丽的美国人身份挂名,而她也成为了该杂志的主编和发行人。
1939年,项美丽为了完成自己的书《宋家三姐妹》,将邵洵美带到了香港。
在香港,邵洵美几乎每天都陪着项美丽拜访宋蔼玲。
当项美丽完成任务准备前往重庆时,邵洵美也需要回上海,两人就在香港分道扬镳。
此后,项美丽移情别恋并生下一个女儿,邵洵美和她的关系也就此结束。
邵洵美的前半生尽管过得如鱼得水,但晚年的生活却是穷困潦倒。
他始终把开书店、出版刊物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,不以盈利为目标,而是将心血倾注其中。
抗战期间,他耗尽了家产,出版了大量书籍和报刊。
即使在生活最困难时,他也帮助朋友出版书籍,甚至为沈从文、胡适等人的出版项目出资。
然而,由于资金短缺,邵洵美的事业在1949年走到了尽头,他的印刷机被好友夏衍收购。
原本指望通过卖印刷机东山再起的他,最终却亏得血本无归。
1958年,邵洵美因为经济困境写信向项美丽借钱,但信件尚未寄出,他便因故被关入监狱。
在监狱中a股配资平台,邵洵美受尽折磨,身体急剧消瘦,仅一年多的时间,他的头发便变白,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。
发布于:天津市熊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